亲密的无限 

家宅中的消耗与修复



上海UCCA Edge 4层 
2023.11.4 - 2024.2.18



展览通过6个案例重新审视建筑空间最为本源的类型——家宅居所。借此机会,我们试图提示一个看似表浅实则常被遗忘的事实:在当代社会语境之下,私人空间承装着大量的物质和精神消耗,以至于个体需要付诸努力才可能重启家宅空间的庇护与修复功能。


在思考人与空间的关系时,家宅可以成为一切的起点。一方面它是抽象的建筑母题,是人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是遮风避雨、休憩养育的庇护所,是人类心理精神被影响、所投射的重要物质实体。另一方面它又如此具体,包括衣食住行、起居生活,围绕着人在家里的行为而展开的动线区域、活动所触及的日常物品。如果聚焦在2023年的中国,叠加当下现实背景,“家宅”概念实际上又收束了相当多的重要社会议题。由于移动网络发展而彻底被改变的办公方式,让居家上班、远程会议、24小时保持在线的工作状态全面渗入“下班回家”的时空;公私边界愈发模糊,导致个体不自觉地在休息时段进行自我剥削或持续精神内耗。而全球经济态势整体下行也加剧了各行各业“越忙碌,获得越少”的内卷化现象,面对巨大环境而感到无力的个体选择躺平主义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只是中国才有,还波及了几乎所有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倦怠社会与低欲望社会。此外,随着女性主义、劳工权益、精神心理健康相关话题持续在公开媒体平台得到讨论,发生在家宅内部的,过去常遭到遮蔽的家务劳动、情绪劳动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


为了回应这些紧迫的状态,我们需要不断地重新审视人与空间的关系。当公共卫生的特殊状况开始影响大量普通个体居住的自由,人越来越无法以“诗意地栖居”方式存在于世,在资本主义和消费社会框架缝隙中的日常生活就成为人们可能把握并为之反抗的阵地。每个家宅内部的物件和活动,既有其庸常的本质也有其值得被重新看待的意义。在认真打量这些餐食、休憩和日常对话时,我们也是在认真打量自己的生命状况。


亨利·列斐伏尔在近半个世纪之前就针对彼时历史现实作出这样的分析,今天读来依旧鲜明而有效:“日常生活是一切活动的汇聚处,是它们的纽带,它们的共同的根基。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造成人类的和每一个人的存在的社会关系总和,才能以完整的形态与方式体现出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重新规划,让自己从琐碎中脱离,把握住那种“异化的瞬间”,把自我的创造力和哲学思考引入日常——“让日常变成艺术品”或许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针对呈现触手计划的物理空间“橱窗走廊”,沙丘研究所小组使用与现实等比剖面图,利用3D扫描与后期处理,将6个不同类型的家宅局部以建筑图纸的方式搬进展厅。这些被抽象提取出来的空间,都是每位家宅主人在现实中觉察出自己产生最多“消耗行为”的地方:耗费精力居家办公、耗费情绪与亲人争执、消耗手机电量刷短视频、消耗食材做一日三餐等等。各种有形及无形的消耗,仿佛是从绵延而充沛的真实生活中选取的实验切片,经过处理而陌生化,放在美术馆空间被展示观看、被分享和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消耗行为”得到正视,日常生活及与其紧密相关的个体权益也得以受到关注。而只有在消耗得到承认的时候,修复才有可能进行。


加斯东·巴什拉用“广阔性”指代梦想、主体性,甚至幸福感:“广阔性就在我们心中。它关系到一种存在的膨胀,它受到生活的抑制,谨慎态度的阻碍,但它在孤独中恢复。”这也是项目标题所包含的意味,属于个体切身感受和生命体验的“无限”,在家宅的“亲密”中得以充分显现。“触手计划:亲密的无限”由小型展览及系列公共活动构成,由UCCA Edge公共实践资深策划人钱梦妮策划。




Dunes Workshop © 2023